“这是群年轻人海波,这是种的座城赛贵妃……”在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中国牡丹园观花楼,各色牡丹交相辉映。牡丹90后赵浩和几位有30多年经验的群年轻人老师傅一起,为前来参观的种的座城游客讲解牡丹的种植和养护知识。
4月8日,牡丹2025世界牡丹大会暨第34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群年轻人许多游客专程来菏泽看花,种的座城为满城牡丹倾倒。牡丹一片花海带火了一座城。群年轻人
“文化牡丹在洛阳,种的座城产业牡丹看菏泽。牡丹”菏泽被称为中国牡丹之都,群年轻人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种的座城品种最全的牡丹牡丹生产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牡丹种苗供应量占全国85%以上。随着近年来文旅行业的发展,当地逐步构建起从牡丹种植加工到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的全产业链条。
2024年,菏泽牡丹产业带动就业50万人,实现总产值130亿元,牡丹节会期间单日最高接待游客28.5万人次,“赏花”类订单同比增长110多倍,成为全国赏花十大城市第二名。
菏泽牡丹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其中,赵浩就是其中之一。这群年轻人种的牡丹,正在让这座城愈加火热。
“牡丹是立身之本”
“很多外地游客出于喜爱来菏泽看牡丹,还想尝试自己种,但对牡丹的种植和养护不了解。”赵浩说,讲解活动是他所在的牡丹协会自发组织的,“我们想为来菏泽旅行的游客提供方便,也为菏泽牡丹的传播尽一份力”。
赵浩从小在牡丹田里长大。2014年大学毕业时,家里的牡丹生意正值发展的黄金时期,他选择回到家乡,投入这片花海之中。培育牡丹种苗、运输销售、去外地承建牡丹园……赵浩的日常工作涵盖了种苗培育、技术支持、后期养护等牡丹产业全链条。
牡丹全身是宝——花的观赏价值高,根系可入药,还可衍生加工牡丹油、牡丹茶,牡丹花瓣做的牡丹糕等副产品,兼具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根据菏泽市发布的数据,全市拥有牡丹生产加工企业120余家,科研机构20所,开发出牡丹籽油、化妆品、保健品、文创产品等在内的260多种深加工产品,2024年牡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
“牡丹种苗一般在秋天种下,土壤不能是碱性的,地势要高。冬天时需要用个土包封起来,保温抗冻。来年春天发芽后,需要在施肥的同时用上防地下害虫的药,后期再喷叶面肥……”提起牡丹的养护,赵浩滔滔不绝。每天,赵浩会去自己的园子里查看牡丹的长势。
赵浩还记得,早期家里种植的牡丹以入药为主,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于观赏牡丹的需求越来越高,牡丹盆景和鲜切花销量高涨。2014年时,赵浩的牡丹田只有几亩,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近百亩。公司还新建了4个反季节催花大棚。
“9月牡丹进入了休眠期,我们会把它移植到盆中,放在大棚里,在元旦至春节期间会重新开花,作为年宵花出售,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赵浩介绍,观赏牡丹作为年宵花,当季的线上销售能达到五六千盆。
85后赵文双也是牡丹花农第三代。老家赵楼村是古老的牡丹种植地,赵文双爷爷一辈便开始种植牡丹。12岁起,赵文双一到假期就帮家里打理牡丹,跟随父亲学习牡丹、芍药种植管理知识,积累了大量经验,“光看花芽就能认出品种”。
家里常有北京林业大学的老师带着学生来基地取样,和老师交流之后,赵文双得知我国的牡丹产业发展距离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他暗暗许下了一个心愿:未来从事牡丹行业,一定要把它做到国际前沿,让世界都知道菏泽的牡丹。
于是,赵文双大学毕业后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投身牡丹产业。为了一个牡丹芍药新品种的培育,他24小时吃住在花棚,是家常便饭。牡丹行业需要老师傅传帮带,赵文双便去曹州牡丹园进修,系统学习牡丹种植养护专业知识。
赵文双回忆,虽然菏泽牡丹种植历史悠久,但在他跟随父亲学习牡丹种植时,当地牡丹种植还是无序的:品种没有明确划分,技术上没有实现规模化种植,还常常出现种苗被盗的现象。
经过一系列钻研和调整,赵文双的种植基地在菏泽率先实现了牡丹规模化生产,且同一品种的集中种植纯度达到了99%。牡丹根系发达,最初种植需要人工挖坑近30公分,人力成本高,常常一工难求。赵文双率先引入地钻,把牡丹种植效率提高了10倍。在一次次摸索中,逐渐实现了牡丹种植的规范化生产管理。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牡丹的野生种类只有9个,人们把牡丹引入庭院栽培,创造了更多的杂交机会,培育形成了传统牡丹名品。如今,菏泽已培育出9大色系、10大花型、1300多个品种,从菏泽走出来的牡丹新品种已经占国内总量的80%。其中少不了赵文双和赵浩等青年群体的努力。
在赵浩看来,牡丹是菏泽的城市名片,菏泽长期以来大力发展牡丹产业,给了自己和家人立身之本。“在我看来,牡丹是我的生存之道。”赵浩说。
“双花并茂”留住游客
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菏泽10多个牡丹观赏名园芬芳初露。在赵文双创办的山东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约1200亩的芍药花田含苞待放。赵文双说,这里将在4月中下旬迎来盛花期,并将免费开放游园活动,在市区牡丹园观赏花期结束后实现无缝衔接,预计可接纳超两万名游客。
“我们从3月中旬开始布置,在种植基地里打造了景观带和十几处打卡点,努力提升游园的观赏性。”赵文双感慨,“牡丹花期很短,只有15-20天。牡丹和芍药‘双花并茂’,能丰富菏泽的旅游业,更好地‘留住人’。”
“芍药是观赏和生产两不误的产业。”赵文双介绍,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芍药可以实现在切条出售鲜切花的同时,在植株上保留一半花头进行光合作用,依旧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我们的基地,生长着国内外180余个牡丹和芍药品种,可以同步开展观光农业。”
赵浩发现,周边对牡丹和芍药产业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开始加入到牡丹芍药种植的行列中。赵浩为对方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支持,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一产业中。目前,有4名年轻人加入了赵浩所在的公司,在直播平台开展鲜花预售。多家快递公司推出鲜花专递,牡丹可以通过冷藏运输,24小时运达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
为扶持青年创业就业,赵文双也成立了“牡丹区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牡丹芍药公益性青年培训20多场,毫无保留地将其种花育花技术展示给前来参观学习的青年。花田里雇的工人都是周边的村民,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在花田打工,村民们也能获得额外的收入。
“牡丹对于菏泽文旅的推动,也为花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赵文双说,每年的牡丹节期间,公司的牡丹盆栽和副产品销量呈现出井喷态势。游客来游玩欣赏牡丹,离开的时候再买几盆带回家,在家就能欣赏这份国色天香。“牡丹节期间,菏泽都会有一系列举措为游客提供保障。如新增赏花专线,本地车为外地车让行,外地车辆首次违规不罚款等等。”在他看来,牡丹产业和文旅协同发展,能够实现游客与花农的双赢。
赵文双计划继续完善基地的旅游能力,目前已开始打造观光廊道、风车、紫藤廊道等景点。“后续将开发更多以牡丹和芍药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实现经济与文旅的共赢。双花并茂,让更多人爱上菏泽。”赵文双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11日 08版
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讯记者黄劼)信用卡分期业务免利息是否真的免利息?信用卡分期业务能否提前撤销?提前还款如何收费?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消费者,深圳市消委会调查发现三大问题,并推动10家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整改信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1月1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2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中消协以及全国各级消费者组织将围绕年主题开展六个方面的工作,全面促进消费,着力扩大内需,推动高质 ...
本报记者 周学泽最近,沂源东安古城因被确认为商代古城而广受关注。其中在东安古城西侧的战国墓中,发现了大量竹器。东安古城中战国墓最初发现于2010年9月,主持挖掘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任相宏判断一号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孙婉婉记者薛庆元)当前,伴随着学驾照的热潮,驾校市场的发展却是良莠不齐。为了解消费者对驾校的体验感知,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线上开展了驾校培训消费满意度调查,超九成消 ...
中国消费者报沈阳讯记者王文郁)12月29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辽宁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推动辽宁企业应用现代管理制度,推广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进一步完善质量治理体系,加强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 ...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于9月27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览设序厅、中央综合展区、地方展区、展望展区、室外展区和互动展区6个展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6000多项展览要素,展现新时 ...